当时第23军辖暂编第40师、暂编第46师、暂编第47师,配属一个炮兵团;第83军辖暂编第49师、暂编第50师、第66师,配属一个炮兵团。
晋绥军当时的编制为一个师辖3个步兵团,因为上述部队中有两个步兵团没有跟着来,以团的数量计,上述两个军总计是开来了16个步兵团外加2个炮兵团。
这两个军是晋绥军的本部兵力,而因为收编了山西伪军的缘故(注:这些伪军之前大多也是晋绥军,或者跟原晋绥军将领有关),当时还有一部分伪军改编的所谓省防军。
其番号为省防军第3军第8师,总计3个团参战;另外还有省防军第2军第5师第13团;这样的话,省防军系统总计还有4个步兵团。
因此,彭毓斌所率领的晋绥军援军总计是有20个步兵团,外加2个炮兵团;此外还有3个军部和直属队(注:省防军第3军直属队参战)、7个师部及直属队。
而这些部队,总计才21000人。
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?晋绥军当时一个团到底能有多少人?
首先,晋绥军当时的特殊情况,它的军、师级其实大多只有师部机关,而直属队甚少,可能只有必要的通信单位。
因此别看有十来个军部、师部,这些总计可能也就占据一两千人。
而当时配属的两个炮兵团,实际的实力其实是营,这两个炮兵团加上军、师部及彭毓斌的指挥部,最多也就两三千人。
其余的大约18000人到19000人,则是属于那20个步兵团,平均每个步兵团的兵力数其实是900余人。
晋绥军的步兵团按照标准编制应当是有1500余人,但到抗战后期晋绥军的兵力已经出现严重问题,它难以满足团级部队的满编,而且在编制上也进行了调整。
原先晋绥军步兵团的编制是一团辖3营,每营辖3个步兵连+1个机枪连,另外团直属迫击炮连和通信排。
因为当时晋绥军实际装备的重机枪少,所以编制中的3个机枪连就消失了,而是缩编为重机枪排,跟团里的迫击炮合编为团直属机炮连。
而且因为迫击炮也不多的缘故,这个合编的连其实并没有多少人。
这样的话,晋绥军一个步兵团的实际编制兵力大约也就1200人到1300人;因为兵力缺额的因素,它的一个团实有兵力其实只有千余人,因为还有一部分留守兵力,最终能够开出来参战的就只有900多人了。
这900多人里,9个步兵连尽量保证战斗员,大约占有800人的兵力,平均每个连90人左右,每个班大约有9人,再加上连排长和炊事班。
剩下的100多人,则是团部机关、3个营部和那个直属机炮连。
因为人数不够,但编制却在,所以整个团基本都是战斗兵,而极少有勤务支援兵。
所以晋绥军的战斗员负重很大,在野战中更容易疲劳,我军就是抓住了它的这些特点,最终将这路2万多人的援军大部消灭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